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业界访谈
·月背“挖土”探秘,嫦娥六...
·上海硅酸盐所“超快掺钇氟...
·光智科技:5 月 10 日召开...
·“大气多参数探测光量子激...
·锐科激光牵头的2项国家重点...
·突发!三位大佬同日被查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基础知识    
现代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二)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08-22    阅读次数:2501
副标题:

启示二: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统―

     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相结合,实现军民良性互动,是促进现代世界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的航空企业极少有只生产军品的纯粹军工企业,所以他们的寓军于民,通常是在生产民用航空产品基础上生产军用航空产品。而像生产发动机,航电等重要航空元器件或系统的重要企业,其寓军于民的含义就更是广义的,不但生产同类民用航空产品,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是产融结合、多元化发展的大企业集团。比如生产F-15,F-16战机的发动机(F110)和F-14、F-18的发动机(F404)的美国GE公司,不但生产了波音、空客系列民机用的发动机,而且从电灯泡、火车头、医疗CT到塑料。金融、租赁、保险、房地产,甚至NBC广播电视等行业都涉足,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而生产F-22战机发动机(F119)的联合技术公司,同时也是生产著名的开利空调、奥悌斯电梯的生产商。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让重要的军工企业都寓军于民,甚至实行多元化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以军转民的战略。必须指出的是,他们的以军转民战略和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军转民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我国军转民是纯粹的军工企业全面转向民用产品生产或部分转向民用产品生产,实现军民结合,因此我们军转民仅仅是在生产能力上的调整,甚至针对当时军工生产能力剩余,提出了“大转、快转、全面转”的口号,要求一部分企业彻底实行从军工转向民用。而西方的以军转民则是利用政府军备采购方面的公共投入,发展军民两用的领先技术,首先在军用航空器上面使用,成熟后立即转向民用领域,从而大大降低了民用航空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实际形成了政府对航空科技工业的保护,极大提高了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政府直接对竞争性行业进行补贴和保护是不合理的。尤其在WTO制度框架下更是不允许的。然而军用产品则是一个特例,“军工”成了有条件的国家用于保护本国高技术行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篱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政府表面上将资金投入在军事产品上,不受WTO规则的限制,然而所形成的技术都可以顺其自然地转向民用产品领域,从而提升了其民用航空产品的竞争力,使本国的民用航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好处。

   这样的范例在西方航空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民用喷气式飞机的诞生。上个世纪中叶,喷气式飞机问世后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当时的民用飞机都还是速度缓慢的螺旋桨飞机。后来西方英,美等国率先把喷气技术用于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美国波音公司把军用喷气技术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开发出民用喷气式客机,从而一举奠定了此后超越原来在民用飞机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麦道公司的基础.直至到上个世纪末干脆把麦道兼并。二战期间,波音公司生产了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投下原子弹的B-29大型轰炸机。二战之后,波音、罗克韦尔国际和诺斯罗普公司生产了美国战略轰炸机B-52、B-1和B-2。美国波音公司借助政府对军品投入的支持,在以军转民方面好戏连台,表现十分出色。上个世纪60年代末.波音公司在竞争大型军用运输机时失利,败给了洛克希德公司的C-5A“银河”之后,直接把投标方案改成后来驰名于世的大型洲际客机波音747,使波音公司获利巨大,且依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国国内民机的霸主地位,并一度横扫欧洲竞争对手。

启示三:提升综合国力和创造虚拟价值相统一

    不少观点认为,前苏联穷兵黩武,花巨资发展军事工业,结果牺牲了关系民生的民用工业发展,使前苏联经济出现危机,这是导致政府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事实印证,前苏联解体后,他们又是卖航母,又是卖飞机,理由是他们没有钱,养不起。可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穷兵黩武,美国怎么就没折腾垮台?而且越活越滋润,这其中的奥秘在什么地方? 对于此,那些批评前苏联过度发展军工的人们往往疏忽了。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前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前苏联只发展实体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立足于创造物资产品。而美国不同,它成熟的市场体制,包括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发达的证券市场,美国在不断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但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大量的非物质财富,甚至把本国货币,发展成世界硬货币,以至于只要印出钞票就意味着创造出财富。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储备美金。我们不禁要问,人们凭什么对美国如此有信心?答案是:美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没有人相信美国会垮台,没有人怀疑美国的强大.所以尽可能放心地存储美元作为硬通货而高枕无忧。可见,美国不惜斥重金发展军事科技工业,是有其经济价值的,因为美国一直把以军事力量为重要基础的综合国力,转化为以证券业等为代表的虚拟价值进行寻租获利,由它支撑着美国成为金元帝国,让全世界都信任美元。于是理所当然地,西方的航空工业企业几乎都是重要的上市公司.由于军工概念的特殊性,往往可以让具有军工概念的股价居高不下,一旦发展的需要,就可以最低的成本筹融所需的资金。因此.美国表面上是投巨资发展航空工业用于军事目的,但却有另一个以小搏大的目的,即通过发展航空科技工业来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作为“抵押”换取信心,在以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市场上寻租获利,获得更大利益。可以这么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投资都没白投,他们从虚拟经济市场上换回来的价值远超过他们的实际投入,所以美国始终也没有前苏联在航空工业投入上那种捉襟见肘的尴尬。这个奥秘,到今天也不是世人都能看明白的和理解的,但美国却深暗此道。

    难怪乎,美国和前苏联在发展新式航空武器时,在对外保密宣传方面往往采用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前苏联号称“铁幕后面的国家”,对于所发展的航空武器产品往往是严格保密的。而美国恰恰相反,经常是一种新一代武器在预研和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大肆炒作,甚至像炒作好莱坞大片一样下功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用一只眼睛盯着研究发展新一代航空武器时,同时就把另一只眼睛盯着打造股市上的虚拟价值。应该看到,这样一种以综合国力进行价值寻租获利的运作,只存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前苏联所不具备的。所以前苏联穷兵黩武,越搞越穷,而美国同样穷兵黩武.则越搞越富,形成巨大反差。可以想象,美国在投入资金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武器的过程,也是打造综合国力创造新概念的过程,新航空武器还没有完成研制开发任务之前,所投入的资金也许早已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了。所以,当美国12个航母战斗群在世界各大洋耀武扬威地游弋时,全世界都透过证券市场为美国买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然而这一切,在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前苏联则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前苏联并未败在技术层面,而是在指导思想上首先败北.正所谓思想有多远,步子就能走多远。两个超级大国在航空工业上的竞争,最终表现为是整个经济运行体系、产业发展思路、运作模式、综合国力的角逐上。

结语:

  从世界现代航空工业发展中得到的三个启示,恰恰是今天我国航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都没有做到的。如果说,我们的航空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是用算术级数来衡量,那么我们在运作管理方面和西方的差距恐怕就要用几何级数来衡量了,甚至有些西方国家已经驾轻就熟的发展运作模式,我们想都没想过,更不用说在实际发展中融入这些概念。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且应该下决心迎头赶上。

   在整个航空科技工业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航空科技工业与现代社会广义虚拟经济体系的深刻关联,始终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坚持经济思维,即使发展国家采购、政府埋单的航空武器产品也不能例外。

    我们必须拓展两个市场,大力发展民用飞机,从过去航空工业只有军品一个市场,转变为军民结合的完整市场,从而创造实现寓军于民和以军转民的良性互动的有利条件。

     我们还须认识到,要达成此目的,如果仅仅停留在企业管理变革的层面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破茧而出,必须下大决心突破军工过度神秘的惯性思维,敢于让军工企业直接上市,大踏步地走向资本市场,深化军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走产融结合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赶上和超过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摘编自国防科技工业 2006年第7期)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专注于高端实验室检测仪器国产化,凌光红外获...
·红外光学龙头光智科技2023年营收创新高,以产...
·这家企业为玻璃基板芯片制造商提供激光设备
·美国豪掷12亿美元,向以色列采购“铁束”激光...
 
  产业资讯
 
·激光技术为传统产业带来新动能,助力行业发展...
·山西移动建成国内首个全光低时延算力网智算中...
·四方光电:目前,公司拥有的热导、热催化、超...
·1分钟即可完成样品全光谱范围扫描与检测 绵阳...
 
   
  技术动态
 
·有望颠覆市场!湖北光谷实验室攻克短波红外成...
·深度学习赋能合成维度,定制你想要的光模态
·“桌面型”相干极紫外光源
·另辟蹊径——“热”规律实现受激布里渊散射光...
 
  技术专题
 
·Photonics Insights亮相第六届纳米光学前沿国...
·突破光刻壁垒!《中国激光》出版“极紫外光源...
·一种新型低成本、高效率光子集成电路
·面向片上集成的薄膜铌酸锂基高亮度可控空间模...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522s ( Load:0.020s Init:0.030s Exec:0.133s Template:0.340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10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