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凌光红外诚邀您参加CSE化合...
  业界访谈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激光器的阈值特性:不妨“...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业界访谈    
朱美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打不坏”的激光薄膜
作者:cmh        来源:中国光学期刊网 
日期:2023-03-15    阅读次数:422
副标题:

        据中国光学期刊网,于2023年02月24日报道,轨道反射镜在太阳面临威胁,如太阳喷射的粒子流,会使得镜面蒙上一层雾膜,降低镜面反射率,需要定期进行清洁……这是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中国太阳》里提到光学薄膜的场景。

       196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上海光机所)成立的同年,也成立了我国第一支专业从事激光薄膜研究的团队(今为薄膜光学实验室),上海光机所研究员朱美萍是第四代激光薄膜人。2012年,上海光机所现任党委书记邵建达研究员与她共同出征激光薄膜损伤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国际竞赛,中国激光介质膜首次斩获第一。此后,多次斩获桂冠。

       20年深耕激光薄膜单一领域,朱美萍不觉得枯燥和遗憾,她感恩三位恩师范正修研究员、邵建达研究员、易葵正高级工程师引领她在薄膜领域前行。在这个神奇的光学世界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就算再给她60年也研究不完。近日,凭借攻克激光损伤、膜层应力和厚度控制,以及稳定性控制等多项技术难题,朱美萍获评2022年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因一句话“燃烧”10多年

      “激光薄膜这个领域中国不行,落后美国十多年。”这是十多年前,在某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国际同行不客气的评价。当时的朱美萍无力反驳,心中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激光薄膜领域做出成绩。

       激光薄膜就像一面特殊的镜子,通过特定的角度反射、透射、分光,在激光装置中引导激光束按照预设的方向传输,它们需要抵抗强激光的冲击,并把激光完整地护送到目标点。但激光常常将薄膜损坏,所以提升激光薄膜损伤阈值,成了朱美萍和团队共同努力的目标。

       除了激光损伤阈值,高精度的膜厚控制也是一项难题。一米尺寸偏振薄膜元件对膜厚控制精度的要求,相当于要求一架飞机在上海到北京的约1000公里航程内,上下颠簸不能超过两毫米。

       从学术会议回来后,朱美萍几乎每天都守在镀膜设备旁,在激光损伤与抗激光损伤的“矛”与“盾”的较量中,她以做“打不坏”的激光薄膜为终极目标,不断分析改进激光薄膜。长时间与电子束蒸发材料时的焦斑为伴,有时即使闭着眼睛,她眼前也是一片亮白,这样的日子过了七八年。

      2012年,在激光薄膜损伤阈值国际竞赛上,朱美萍负责研制的激光薄膜第一次拿到了冠军,性能比第二名高出5%。这也是中国的激光介质膜在这个大赛上的首冠。“我当时激动得眼泪都快掉出来了,就觉得终于对过去那些没日没夜的日子有了交代,我们也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她说。

       再后来,中国成了这个一年一度举行的大赛冠军的强有力竞争者。2019年比第二名高出65%的性能夺冠,之前看不上中国激光薄膜的国际同行也不得不承认,近年来中国在激光薄膜领域的进步惊人。


       “非帽子团队”也有春天

       高性能激光薄膜元件,西方对我国禁运,这也是为何在上海光机所成立之初就配备一支激光薄膜研究团队的原因。近60年的积累传承到朱美萍这一代,才有了能在国际大赛上一鸣惊人的高光时刻。

       追赶的道路,离不开奉献,朱美萍的女儿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她的办公室度过的。在妈妈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这个与爱因斯坦同一天生日的女孩早早就学会了在办公室打地铺。朱美萍最早负责两台镀膜设备,小女孩就对朱美萍说:“妈妈有三个宝宝,大宝、小宝,最后才是我自己。”这句话让朱美萍一直记在了心里。

       2019年,朱美萍骶骨骨折,她一天没有休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在镀膜设备旁,整整站着工作了两个月。2019年,朱美萍入选国家级的人才计划,这是这支完全由本土培养的队伍里的第一顶“帽子”。朱美萍心里知道,“帽子”并不是目标,如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激光薄膜领域实现自立自强才是她所要追求的目标。

       如今,这支激光薄膜团队又站在了新的时代起点,他们将继续向更强激光、更广光谱的激光薄膜发起攻坚,始终做激光装置的“最强血管”。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鉴科技完成2亿元B轮融资,推进3D视觉技术多...
·2023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量达135.9亿元
·Effect Photonics获得3800万美元D轮融资
·央视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武汉:已形成光电子等3大...
 
  产业资讯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一轮“追光”计划
·开启6G的未来:太赫兹通信的新突破
·德国团队开发出20kW激光晶体加工适应光学系统...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DUV-DPL)研制难度大 我...
 
   
  技术动态
 
·超构表面全息设计,重塑微纳光子学技术与应用...
·实现速率超过20 Mbps的高速量子通信
·捕捉最短瞬间,单个阿秒脉冲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他们在实验室“种”出世界最长石墨烯纳米带
 
  技术专题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太赫兹传-控-感“多面手”:亚波长光纤集成器...
·清华大学陈一镭助理教授:提出格密码的量子算...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515s ( Load:0.020s Init:0.030s Exec:0.124s Template:0.341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043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