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业界访谈
·“大气多参数探测光量子激...
·锐科激光牵头的2项国家重点...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技术动态    
双模独立调控的高性能红外光谱与偏振同时分光器件
作者:cmh        来源:红外新闻网 
日期:2023-09-06    阅读次数:88
副标题:

        据红外新闻网,于2023年08月29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少伟团队提出了一种可片上集成的高性能中红外光谱与偏振分光器(SPF)。相关成果以“A mid-infrared high-performance spectropolarimetry filter based on dual-mode independent modulation”为题,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Nanoscale上,并被选做期刊的封面文章。

        特征光谱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光的偏振特性包含了表面粗糙度、材料、组织特征和三维形状等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获取光的光谱和偏振信息,在遥感、目标探测、伪装识别、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光谱和偏振信息获取的方法大多是由多个分立元件组成的大型复杂系统,而目前微型可集成光谱和偏振分光器件大多光谱分辨力低或偏振选择性差,难以同时获得高的光谱分辨力和偏振消光比。

        该器件由双层亚波长金属光栅(BLMG)和Fabry–Perot(FP)共振腔组成,当TM偏振光入射时,FP腔为主导模式,可独立调节获得高的光谱分辨力(λ/∆λ);当TE偏振光入射时,BLMG为主导模式,器件可实现对TE偏振极好的屏蔽。SPF可以在两种模式下分别独立调控,从而同时获得优异的光谱分辨力和偏振消光比。实验制备并测试得到的偏振消光比和光谱分辨力分别高达3×10⁴和387,透过率为60%,结果与理论设计吻合,可以同时准确地获取光谱和偏振信息。

        这项工作将该器件应用于横纹肌肉瘤组织的诊断,成功实现横纹肌和横纹肌肉瘤组织的区分,演示了其在肿瘤诊断领域的应用前景。还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该器件拓展到其他波段,为多维光学信息的获取、目标的检测和准确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该器件结构与探测器的制造工艺兼容,可与探测器单片集成,为多维探测技术的集成化和微小型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A0715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12227901)、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2019SHZDZX01)的资助和支持。


        作者简介: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李辰璐,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少伟团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维光场调控微纳光子器件,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新种子基金1项,发表ACS Photonics和Nanoscale等SCI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王少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20余项;撰写Elsevier出版社手册等章节2章;发表Adv. Mater.等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其中美国1项);曾任Elsevier出版社Microelectronics engineering学术期刊副主编及Nature electronics等审稿人,在SPIE等重要国际会议上20多次作邀请报告或分会主席。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0、2010)、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上海市科技系统青年五四奖章(2021 集体、2012 个人)、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第六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等多项奖励与荣誉。带领的团队长期从事光场调控探测技术研究,包括超材料、超表面的光场调控,微腔光子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纳米激光器等)研究,新型分光芯片及微型光谱探测技术应用等。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红外光学龙头光智科技2023年营收创新高,以产...
·这家企业为玻璃基板芯片制造商提供激光设备
·美国豪掷12亿美元,向以色列采购“铁束”激光...
·产业“先行”托起未来理想城
 
  产业资讯
 
·全球热成像市场分析报告:中国首次占据出货量...
·重磅!睿创微纳红外热成像 ASIC-ISP 芯片通过...
·长光卫星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再升级:激光通信距...
·远距离语音探测:会用激光,你也能拥有“顺风...
 
   
  技术动态
 
·上海光机所在基于多模反谐振空芯光纤的纳秒脉...
·中国科大在高能光子探测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陈险峰、陈玉萍教授团队综述:薄...
·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束神奇的光不可或缺
 
  技术专题
 
·长焦镜头光学系统设计及无热化研究
·尹华磊:“破解”量子密码的奥秘
·革命性激光技术:在室温下使非磁性材料产生磁...
·人类能看到紫外线吗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516s ( Load:0.020s Init:0.037s Exec:0.135s Template:0.324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041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