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凌光红外诚邀您参加CSE化合...
·第三届地球与太空:从红外...
·第二十六届全国激光学术会...
·投稿注册均已开通,Advanc...
  业界访谈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激光器的阈值特性:不妨“...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专访通快Philipp博士:激光...
·“高功率光纤激光”专题征...
  技术动态    
上海技物所在高鲁棒性薄层低维探测材料增强吸收与调控方面取得进展,赋能高性能红外探测器件
作者:cmh        来源:红外新闻网 
日期:2023-11-25    阅读次数:120
副标题:

        据红外新闻网,于2023年11月15日报道,低维薄层材料具有特殊的半导体性质和显著的激子性质,在能源存储、传感成像、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相比传统体材料,低维材料具有新颖的光学与电学性质,如易于与波导或腔体结构进行集成、具有高机械强度与柔韧性等,被视为“后摩尔定律”时代半导体工业新的突破口。然而,极薄的厚度导致的弱光-物质相互作用成为研发高性能红外探测器件的重要挑战。目前已经报道的研究工作并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吸收增强效果与低损耗率,且不具有波长稳定性。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基于连续域束缚态的高鲁棒性薄层低维探测材料增强吸收和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对环形偶极子连续域束缚态的研究,围绕基于薄层低维材料的红外器件在增强吸收的物理层面突破结构损耗、提升波长稳定性、调控谐振位置与吸收效率等方面开展探索,解决了相关基础物理问题,实现了单原子层探测材料高达95%以上的吸收效率,为满足高量子效率红外探测、极窄带光谱识别等迫切需求提供支撑。

       相关工作以“Toroidal Dipole BIC-Driven Highly Robust Perfect Absorption with a Graphene-Loaded Metasurface”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该文章第一作者为金融博士,通讯作者为李冠海研究员和黄陆军研究员。

       针对前述瓶颈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环形偶极子连续域束缚态(TD-BIC)实现品质因子匹配,在多个离散波长达成波长稳定的临界耦合,研制了一种近红外低维探测材料吸收增强器件(如图1),同时实现了低损耗与高吸收的性能指标,基于单原子层,获得了高达95%以上的吸收效率,具备了传统设计所不具有的单一波长高鲁棒性,为基于薄层低维材料的红外探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该研究中BIC由一对相同纳米线制成的特殊复合光栅支撑。研究人员研究了复合光栅结构的泄漏模式(leaky modes),其晶胞由两个相同的硅纳米线组成,如图2a所示。复合光栅结构的具体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随后,研究人员将单层石墨烯集成到支持TD BIC的光子晶体板顶部,实现了偏振无关吸收体,相关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这项研究的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其他类型二维(2D) 材料,通过选择合适的二维材料,吸收体中心波长可以从可见光波段调谐到近红外波段至中红外波段。该研究成果有望在基于二维材料的光电探测器、传感器以及滤波器等光电器件中寻求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委基金的资助和支持。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鉴科技完成2亿元B轮融资,推进3D视觉技术多...
·2023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量达135.9亿元
·Effect Photonics获得3800万美元D轮融资
·央视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武汉:已形成光电子等3大...
 
  产业资讯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DUV-DPL)研制难度大 我...
·大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项目竣工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激光应用绽光彩
·面向海陆空的智能隐身无人机
 
   
  技术动态
 
·超构表面全息设计,重塑微纳光子学技术与应用...
·山西大学贾晓军教授、彭堃墀院士团队:实现速...
·捕捉最短瞬间,单个阿秒脉冲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还在担心隐私泄露?光学信息存储与加密可实现...
 
  技术专题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太赫兹传-控-感“多面手”:亚波长光纤集成器...
·清华大学陈一镭助理教授:提出格密码的量子算...
·图像感知或影响时间感知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469s ( Load:0.020s Init:0.030s Exec:0.126s Template:0.293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03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