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凌光红外诚邀您参加CSE化合...
·第三届地球与太空:从红外...
·第二十六届全国激光学术会...
·投稿注册均已开通,Advanc...
·张翔院士领衔,中国光学十...
·领跑2024 这场先进激光技术...
·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高峰...
  业界访谈
·突破超分辨显微成像的探索...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激光器的阈值特性:不妨“...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专访通快Philipp博士:激光...
·“高功率光纤激光”专题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创...
·诺奖得主Serge Haroche教授...
·只有一个福晶科技!
·姚建华:追“光”36年,只...
  业界访谈    
科学研究中的“突发奇想”、“不经意发现”与“运气”
作者:刘庆生        来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736418.html 
日期:2013-10-17    阅读次数:5064
副标题:

        今年的诺贝尔奖项颁发接近闹也逐渐趋于平静。我们该来探讨一下与这个世界级以科学技术发尾声,科学网上有关诺奖情结的喧现为主要宗旨奖项的发生机制(本文所指诺奖均为自然科学技术奖项),尽管这是个经久不衰的老话题。这是一个重大哲学社会科学范畴,虽然我有点不自量力,但还是尝试谈点自己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在我的印象里,诺贝尔奖的宗旨主要以科学技术重大发现为基本的评价标准。百多年来,以其世界级水准与评审相对公正性得到全世界科学共同体的认同和赞赏。其中部分诺贝尔奖成果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每年的10月份诺贝尔奖颁发期间总要勾起我们国人期待诺奖的纠结心情。今年在诺奖获得者中出现了两位国人女婿也着实让一些人“欣喜若狂”了一阵子。具有浓厚诺奖情结的国人不断拷问政府和占有大量国家资源的科学家个体和群体:在我们的国土上,何时能拿到自然科学技术的诺贝尔奖?我想社会公众的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现在我们国运昌盛,经济繁荣,对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大幅度增加,一些大牛们的课题组无论从他们的科研平台和个人收入已经与“国际接轨”。用通俗一点话说,就是不缺钱。然而,无数事实说明,重大科学技术发现不一定用钱能砸出来,个中缘由科学家们心知肚明。以我这个“俗人学者”之见,我们当下科学界的浮躁社会环境(包括政府和个体)还缺乏孕育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肥沃土壤”。靠“政绩工程”,“急功近利”,撞大运,碰运气,甚至投机取巧是不可能创造出造福于全人类的重大科学成果。
        其实如果以某些重大自然科学和技术成果产生过程为例,我们会发现,这些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产生除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长期科学研究积累外,还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突发奇想”,“不经意发现”和某种程度的“运气”。词典上是这样阐述三个词汇的意思(括弧内为博主的话):“突发奇想”是指一个人突然之间脑袋里冒出来的非常奇怪想法或突然想做某一件奇怪事。(当然这种“奇怪”想法最终铸造出震惊世界的科技成果)。“不经意发现”是指在没意识到、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发现某一个有意义现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意思。当然“不经意发现”的现象只有碰到有心人的深入研究才会产生出重大科技成果)。“运气”是指那些随机性强、无法计算且不可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小概率事件。(“运气”有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人们有时面对“运气”颇有点倍感无奈的感觉)。
        重大科学发现过程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目标明确,例如数学上证明某些猜想,这些猜想由前人提出,后人经过努力瞄准目标去证明这些猜想,只有极少数感兴趣的从事纯数学研究的人愿意从事这类研究。在我的学科也有类似情况,“地球磁场的形成机制”就是一个曾经被1947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当斯提出的被誉为当代地球科学10大难题之一。地球磁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即“目标明确”,提出科学合理,并能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成因机制,是地磁学家孜孜以求的梦想。20多年前,一些业余地磁科学爱好者曾经来信与我讨论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我的科学水平有限,还不能很好向他们解释地球磁场的形成机制。为了表达我对这些科学爱好者热情的支持,我曾经给重庆和杭州爱好者寄去过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杨诺夫斯基撰写的“地磁学”专著。第二类就是一些“惊世骇俗”成果的问世,这些成果产生最初的目标并不明确。他们基本遵循了“突发奇想”和“不经意发现”及“运气”规律。

3/1首页123下一页最后一页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鉴科技完成2亿元B轮融资,推进3D视觉技术多...
·2023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量达135.9亿元
·Effect Photonics获得3800万美元D轮融资
·央视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武汉:已形成光电子等3大...
 
  产业资讯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激光应用绽光彩
·面向海陆空的智能隐身无人机
·基于运动与模糊特征的红外热成像烟雾检测
·投资4亿元!这一激光等离子体智能制造产业园开...
 
   
  技术动态
 
·激光微加工技术改进 x 射线望远镜反射镜
·合肥工业大学在超灵敏近红外窄带光电探测器领...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
·改变超强超短激光的脉冲速度
 
  技术专题
 
·基于纳米金属阵列天线的石墨烯/硅近红外探测器...
·基于时空编码神经网络的像差感知超分辨成像
·上海科研团队研发“不插电”的发光发电纤维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吴骊珠-黄智源研究团...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561s ( Load:0.020s Init:0.031s Exec:0.131s Template:0.379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04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