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凌光红外诚邀您参加CSE化合...
  业界访谈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激光器的阈值特性:不妨“...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业界访谈    
从事激光技术研究的几位国防科技大学的专家简介
作者:cmh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 
日期:2014-05-21    阅读次数:4553
副标题:

        1 激光光电学科设置
        国防科技大学是国防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下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列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在2007-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统科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6个学科进入前5名。其中,该校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下设光电工程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定向能技术研究所。学院以光电技术在国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为牵引,主要从事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光电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该学院形成了以光学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涉及物理电子学、声学等多个学科的学科群。现拥有1个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在2006年全国光学工程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第四,主要研究方向有:激光陀螺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纳米光子学、光电仪器与测控技术、自适应光学等,其中激光陀螺技术、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是“十一五”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主要开展高功率微波与自由电子激光、强流相对论真空电子学、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高电压与脉冲功率技术等方面研究。声学学科主要开展强声技术和水声工程方面的研究。学院科研实验条件优良,拥有2个“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1个光子/声子晶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光电技术等12个高水平专业实验室。 
       
2 从事激光技术研究和教学的其中5位专家简介 
        高伯龙:激光陀螺专家。原籍广西省岑溪市,生于广西省南宁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1975年起一直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为国内领先;工程化样机具有独创性,可以进入实用阶段,已小批量供有关部门使用,并正在研制新品种.同时已研制出的新的激光器,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最关键技术水平的国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解决激光陀螺研制中高精度光学检测问题,研制出一系列精密检测仪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省级一等奖4项。先后撰写、发表了30篇(部)论文和著作。获1996年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赵伊君:激光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60年代初参加了我国核爆炸光辐测试分析工作,研制出最小照度到来时间测试仪等3种测试设备,并参加核试验。70年代起在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的过程中,开展了原子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从原子微观结构出发求出辐射流体计算中所需材料或介质物性参数的一系列具体物理力学方法,编制的原子X(波函数和3-nj符号计算程序已在我国获普遍应用。80年代后主要从事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强激光技术研究工作。在国内首次提出激光脉冲引起固体热激波、产生层裂;连续激光使材料产生力学——热学联合破坏;激光烧蚀玻璃钢复合材料产生碳化,改变电磁性能等多种模型;主持并参研的强激光技术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论文170余篇。

2/1首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鉴科技完成2亿元B轮融资,推进3D视觉技术多...
·2023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量达135.9亿元
·Effect Photonics获得3800万美元D轮融资
·央视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武汉:已形成光电子等3大...
 
  产业资讯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一轮“追光”计划
·开启6G的未来:太赫兹通信的新突破
·德国团队开发出20kW激光晶体加工适应光学系统...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DUV-DPL)研制难度大 我...
 
   
  技术动态
 
·超构表面全息设计,重塑微纳光子学技术与应用...
·实现速率超过20 Mbps的高速量子通信
·捕捉最短瞬间,单个阿秒脉冲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他们在实验室“种”出世界最长石墨烯纳米带
 
  技术专题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太赫兹传-控-感“多面手”:亚波长光纤集成器...
·清华大学陈一镭助理教授:提出格密码的量子算...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508s ( Load:0.021s Init:0.032s Exec:0.132s Template:0.323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04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