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业界访谈
·“大气多参数探测光量子激...
·锐科激光牵头的2项国家重点...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业界访谈    
中国的出路在创新(一)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06-08-01    阅读次数:1874
副标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国力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反300年来被人看不起的历史,中国变成新闻热点。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世界各大报上天天有关于中国的消息,专栏、社论、评论、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街头小吃、坊间琐事都成了大新闻。去年来中国观光的外国游客高达2026万人,其中亚洲1250万、美洲210万、欧洲480万。此情此景实为人们始料不及,亦足令汉、唐盛世相映失辉。友好人士赞扬中国的进步,说中国正在演奏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交响乐,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是序曲。到2050年国内生产总值会超过日本而可能与美国相当。不喜欢的人也有,中国的进步使他们恐惧,散布“中国威胁论”,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别人构成威胁,明里暗间进行遏制和封锁。还有人故意夸大中国的经济成就和国防力量,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无所不在”等。国内外很多学者提醒中国人自己要客观对待和冷静思考各种评论,以免被误导。我们有理由为过去的成就感到兴奋,但远没有资格骄傲。今后的道路还会有坎坷险阻,不可能一帆风顺,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准备。

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比欧美晚了200年,抵抗列强侵略就占去了100年。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30年奠定了工业基础,20世纪末才进入大发展时代。工业设施和社会财富积累时间还很短,社会生产力还较低,到200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1700美元,是日本的1/20,美国的1/22,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农村的贫困人口仍有2000万人。按联合国统计,人均每天不到1美元的人口有2.1亿。中国的制造业进步虽快,但还不强,医疗器械和科学仪器等高档产品主要靠进口。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要全面工业化和现代化还需要艰苦奋斗至少50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1995年中央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基本方向。2005年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提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这是一项适应世界形势、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发展方略,是应对时代风云,排除阻难,冲破围堵,开创新路,实现和平发展的坦途,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壮举。

  今日的世界与18、19世纪欧美进入工业化时迥然不同。彼时世界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移民自由,消费无拘。如今世界人满为患,无处疏散,资源已被分占,技术被垄断。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已建立了很多不对称的、对发达国家有利的国际规则和秩序,覆盖着各领域,约束着后来者。中国今天人口等于1850年全世界人口的总和,耕地面积已利用了95%%以上,资源已显不足。必须寻求新路,建立新的社会结构,创造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是稳定人口数量,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既要提高生产效率又要节约资源,形成富裕又节俭,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既有自由又有纪律那样一种社会生活模式。而这只有在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创新型社会中才可能做到。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的成就都是依靠自主创新而取得的。回顾过去五十年的发展进程,有的问题我们解决得好,有的不好。凡合乎科学规律的都取得了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提示我们,创新要符合科学规律,这是创新的前提。过去25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最伟大的科学创新。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创新范例。早在200年前清朝中期中国的人口激烈增长已引起全世界思想家们的关注。在英国马尔萨斯(ThomasMalthus,1766―1834)的人口论传入中国以前,清代的思想家洪亮吉(1764―1809)和汪士铎(1802―1889)等就对人口的急剧增长表示了忧虑,提出中国要节制生育。20世纪很多社会学家,如陈长蘅(1888―1987)、顾孟余(1889―1972)、陈达(1892―1975)、马寅初(1882―1982)、吴景超(1901―1968)等都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进行过研究,他们的结论是中国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先决条件。共和国成立时人口是6亿。15年后当人们尚在激烈辩论这一问题时,人口激增到7.25亿(1965),再过15年又长了1亿,1980年达到8.25亿。这才引起了科学界和政治家们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中央确定了计划生育政策,认真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经过30年的努力,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30‰(1965)降到目前的6‰。人口总和生育率(一对夫妇平均生养孩子数)从5.8(1970)降到1.8以下(1995),已低于临界生育率,并保持了10年。“人口爆炸”引信终于解除。只要低生育政策能再坚持30年,中国的人口将于2035年左右达到15亿后停止增长。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伟大科学成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也为中国人民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树立了信心。否则中国今天的人口会是17亿,30年后将超过20亿,那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了。

  回想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新人口政策时,曾受到西方部分政治家和宗教界人士的反对,指责中国,“侵犯人权”,限制人们的生育自由。有人抓住缺点不放,甚至进行“制裁”。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科学界和政府对此并未介意,坚持执行了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决策,这是人口政策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负责执行这项政策的50万计划生育工作者艰苦奋斗,克服了巨大困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使我想起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伦诺•罗斯福(EleanoreRoosevelt)讲过的话:“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应该坚持去做。不管怎样,你总要受批评。你做要挨骂,不做也要挨骂”。20世纪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悲壮的道路,终于取得了成功。

  20世纪以前,研究科学技术的动力多来自科学家的好奇心,20世纪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科学技术对国家强盛、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根本作用,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都争相建立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体系,由政府出面领导和筹划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实施“大科学”工程,实行全民科学教育,导致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大突破、大发展,使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在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还十分薄弱的情况下,由聂荣臻元帅主持,钱三强、钱学森为首的科学家们建议开展“两弹一星”的大科学工程。中央作出决定8年后,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27日载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1970年12月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下水。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试验成功。经过25年的奋斗,这一科学决策取得了完全成功,重塑了中国人的气质和面貌,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涤荡了中国人在列强面前萎靡懦弱的心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大门。 (待续)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红外光学龙头光智科技2023年营收创新高,以产...
·这家企业为玻璃基板芯片制造商提供激光设备
·美国豪掷12亿美元,向以色列采购“铁束”激光...
·产业“先行”托起未来理想城
 
  产业资讯
 
·全球热成像市场分析报告:中国首次占据出货量...
·重磅!睿创微纳红外热成像 ASIC-ISP 芯片通过...
·长光卫星星间激光通信技术再升级:激光通信距...
·远距离语音探测:会用激光,你也能拥有“顺风...
 
   
  技术动态
 
·上海光机所在基于多模反谐振空芯光纤的纳秒脉...
·中国科大在高能光子探测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陈险峰、陈玉萍教授团队综述:薄...
·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束神奇的光不可或缺
 
  技术专题
 
·长焦镜头光学系统设计及无热化研究
·尹华磊:“破解”量子密码的奥秘
·革命性激光技术:在室温下使非磁性材料产生磁...
·人类能看到紫外线吗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526s ( Load:0.020s Init:0.031s Exec:0.125s Template:0.350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06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