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凌光红外诚邀您参加CSE化合...
  业界访谈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激光器的阈值特性:不妨“...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技术动态    
美国欲将超光谱技术运用于无人机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4-03    阅读次数:2920
副标题:

美国陆军准备评估超光谱载荷在无人机上运用的潜力,一旦成功,无人机将获得一种新的监视技术,这种技术很适合用来探测简易爆炸装置。美国陆军的“影子”无人机将担当这次评估活动的试验平台。美国陆军于2006年8月底与BAE系统公司签订了合同,为美国陆军的RQ-7“影子”无人机提供5套超光谱载荷。超光谱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分辨出目标的伪装,能够捕捉到静止地表的细微变化,例如松动过的土壤与未松动过的土壤的光谱是不同的。在被称为“猎狗模式”的工作状态下,这种传感器还能够搜索到一种特殊的光谱信号,例如黑色小型货运卡车的光谱信号。这5套超光谱载荷将担负概念验证的使命,证明宣传已久的超光谱成像技术已经具备实用性。超光谱传感器在巴尔干冲突中初次露面后,10多年过去了,在美军的ISR载荷库中仍然没有它的一席之地。超光谱载荷一直未能得以部署的原因在于:传输这种传感器数据需要较大的带宽,而目前的带宽尚达不到要求;处理能力有限,难以正确区分虚警信号和真实目标信号。

BAE系统公司先进技术分部的有关负责人指出,超光谱载荷存在的问题是系统的虚警率较高,处理速度还太慢,不能满足实战的需要。允诺中的超光谱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现在的;作仅仅是一个开端。同时他们也认为该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运用了,尽管离期望值还有距离。

BAE系统公司正在向美国陆军交付一套第四代超光谱传感器,它被命名为“适应型无人值守买时光学侦察阵(AURORA)”,该载荷重13.6kg,含有一个600万像素的超光谱传感器。

根据计划安排,这5套载荷将于2006年10月综合进系统,2006年年底前试飞,目标是将超光谱传感器在2007年的第二个季度得以部署。如果飞行试验和部署工作进展顺利,美国陆军将把超光谱传感器运用到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的“勇士”增程/多用途无人机上。

图像分析任务可以在“影子”无人机上由称之为“适应性光谱处理与识别系统”的软件完成,处理过程中,软件能够区分出图像的哪部分是战术上有用的,这样,就只有一小部分传感器数据被传送给地面上的操作员。

超光谱传感器载荷是通过改进型通用数据链综合到“影子”无人机上的,其传送侦察数据的速率达到300kbs。这些数据一旦被地面接收,就会被吸收进通用作战地图中,战场上的陆军指挥控制单元只需按动地图上的某一点就可以浏览“影子”无人机所提供的情报。(摘编自电子对抗)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鉴科技完成2亿元B轮融资,推进3D视觉技术多...
·2023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量达135.9亿元
·Effect Photonics获得3800万美元D轮融资
·央视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武汉:已形成光电子等3大...
 
  产业资讯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一轮“追光”计划
·开启6G的未来:太赫兹通信的新突破
·德国团队开发出20kW激光晶体加工适应光学系统...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DUV-DPL)研制难度大 我...
 
   
  技术动态
 
·超构表面全息设计,重塑微纳光子学技术与应用...
·实现速率超过20 Mbps的高速量子通信
·捕捉最短瞬间,单个阿秒脉冲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他们在实验室“种”出世界最长石墨烯纳米带
 
  技术专题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太赫兹传-控-感“多面手”:亚波长光纤集成器...
·清华大学陈一镭助理教授:提出格密码的量子算...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548s ( Load:0.020s Init:0.032s Exec:0.129s Template:0.366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04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