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记注密码   忘记密码?
欢迎您访问激光与红外网! Welcome to LASER & INFRARED!
  明星企业
 
  支持单位
  展会专题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中国科学院张清杰院士将出...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闪亮来...
·2024智能光子技术研讨会
·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
·BPC2024,聚首群英,邀请报...
·凌光红外诚邀您参加CSE化合...
  业界访谈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两项激光相关的项目入选20...
·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一个...
·锐科激光闫大鹏获“国家卓...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
·“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
·深度专访:半导体激光领军...
·激光器的阈值特性:不妨“...
·张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基础知识    
中国的光学回顾与展望
作者:王大珩、周立伟院士        来源:摘编自光学与光电子技术 
日期:2006-11-01    阅读次数:22717
副标题:

        1 引言
        光是优良的信息和能量载体。进入20世纪,由于光电(光子-电子)技术的结合,各种新型光电探测器和电光转换显示器件的不断涌现,激光的发明,光学方法的改进,传统光学向现代光学与光子学迈进,光学已经成为现代信息获取、传递、存储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
        中国的光学工业在解放前几乎是空白,规模很小,只能生产双筒望远镜和基线为80cm的光学测距机等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光学研究及光学工业才得到真正的发展。50余年来取得的一系列光辉成就与业绩,证明了中国光学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也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21世纪将是光子学与电子学比翼双飞大放异彩的世纪。中国光学大有可为。
        2 中国的光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的光学事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创、建设、成长发展三个时期。
        2.1 1949 1960―初创期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由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发展精密仪器研制,结合国家科学发展规划,195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即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前身),开始创建光学学科和建立技术光学基础。高等学校如浙江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也设置了光学仪器专业,开始培养自己的光学人才,标志着新中国光学由此起步。长春光机所当时主要致力于光学技术基础和材料、元器件的研究,从龚祖同先生亲自研制第一埚光学玻璃,以及掌握一些一般光学仪器制造技术开始,到能生产一般水平的显微镜和低档的经纬仪等,继之仿制了一些代表当时水平的精密光学仪器。到50年代末,中科院和工业部门的研究所和光学工厂也陆续兴起从事光学工程的研发和光学仪器的生产,前苏联也帮助我们建起了两个光学工厂,即国营248厂(军用光学仪器)和国营208厂(光学玻璃)。所有这一切,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光学技术基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校和工厂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光学工程、富有朝气的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为后继成立的光机所和技物所以及各地的光学厂输送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所培养的人才和所获得的成果对我国的光学和仪器制造工业起到了积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我国的光学主要致力于有关光学技术基础和材料、元器件的研究,仿制了代表当时水平的若干精密光学仪器,自行设计研制了高精度大地测量经纬仪、中型电子显微镜、大倍率大口径望远镜、航空摄影相机等光学设备,为我国光学技术的后续发展作了人才和技术准备,初步形成了我们的光学行业。当时在光学领域较为突出的成果有:1958年长春光机所研制的号称“八大件”的精密光学仪器。它们是:10精度的大地测量经纬仪、1µm精度的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石英摄谱仪、中型电子显微镜、中子晶体谱仪、地形测量用多臂航摄投影仪、红外(变像管)夜视镜等,以及系列有色光学玻璃。此外,还有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大型天象仪(假天仪)等。
        2.2 1960-1978―建设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光学的单位和人员增加很快,特别是激光、微光、红外等新技术出现,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自60年代开始,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陆续在全国成立了中科院的上海光机所(激光和激光工程)、西安光机所(高速摄影与瞬态光学)、成都光电所(光电技术与自适应光学)、安徽光机所(大气光学与遥感)、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与航天航空遥感),船舶工业的七一七研究所(光电技术)、兵器部的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微光与光电)、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激光)、昆明技术物理所(红外、热成像),电子部的11所(红外、激光)、13所(半导体)、44所(CCD器件),航天部的8358所(激光、光电、红外)等,它们在光学和光电领域各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

16/1首页123456下一页最后一页
发表评论  
姓名: 匿名
主题:
请点击查看全部评论!  注册新用户
  产经透视
 
·光鉴科技完成2亿元B轮融资,推进3D视觉技术多...
·2023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量达135.9亿元
·Effect Photonics获得3800万美元D轮融资
·央视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武汉:已形成光电子等3大...
 
  产业资讯
 
·锚定激光赛道!多地发布新一轮“追光”计划
·开启6G的未来:太赫兹通信的新突破
·德国团队开发出20kW激光晶体加工适应光学系统...
·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器(DUV-DPL)研制难度大 我...
 
   
  技术动态
 
·超构表面全息设计,重塑微纳光子学技术与应用...
·实现速率超过20 Mbps的高速量子通信
·捕捉最短瞬间,单个阿秒脉冲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他们在实验室“种”出世界最长石墨烯纳米带
 
  技术专题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超紧凑片上偏振控制器
·太赫兹传-控-感“多面手”:亚波长光纤集成器...
·清华大学陈一镭助理教授:提出格密码的量子算...
 
 
首页 激光与红外杂志 产业报道 光电技术 企业展台 产品展示 供求市场 展会专题 最新公告 关于我们
您是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激光与红外杂志 京ICP备05019986号 Copyright©2004 www.laser-infrar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 0.484s ( Load:0.020s Init:0.031s Exec:0.126s Template:0.308s ) | DB :12 queries 0 writes | UseMem:2,109 kb